第十一届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暨天坛脑血管会议开幕式
盛夏七月,北京骄阳似火,卒中诊疗领域创新探索亦如火如荼。第十一届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暨天坛脑血管会议召开期间,“滑轨CT/DSA急诊卒中单元用于可疑颅内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的疗效研究” 项目启动,同时ESU-ACT一站式取栓系统创新联盟(ESU-ACTION)成立,为卒中救治领域注入新动能。
直面诊疗痛点
携手开辟创新路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发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王拥军院长在主旨讲座中提出,东软医疗NeuAngio-CT一站式多模态急性卒中临床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全脑灌注,一站式动脉给药头、颈灌注快速扫描重建,患者无需转运,实现集术前规划、术中引导、术后评估一站式的ESU-ACT解决方案,大幅缩短DPT时间,提升急性卒中患者救治效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缪中荣教授致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缪中荣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卒中已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 “头号杀手”,其高致死率、高致残率背后,是诊疗效率的严峻挑战 —— 我国患者入院至动脉穿刺平均间隔时间达116分钟,远超国际指南推荐的60分钟标准,且每延误30分钟,患者90天良好预后可能性便下降12%。提升卒中救治效率刻不容缓。
作为领域标杆,北京天坛医院联合东软医疗率先展开探索:依托中心临床研究,在卒中诊疗的 “深水区” 开辟新路径。ESU-ACT创新联盟的成立,进一步汇聚医疗智慧与技术力量,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卒中救治方案。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致辞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先生表示,ESU-ACT联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构建卒中救治全链条解决方案,助力 “健康中国2030” 战略落地。作为高端医疗装备 “国家队”,东软医疗将全力提供技术支撑,深耕 CT/DSA系统研发,以高端装备创新赋能临床实践。
双仪式启幕
开启卒中救治新征程
“滑轨 CT/DSA 急诊卒中单元用于可疑颅内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的疗效研究”项目启动仪式
在全场见证下,“滑轨CT/DSA急诊卒中单元疗效研究” 项目正式启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缪中荣教授、任泽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院长王东海教授,遂宁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曾春教授等专家与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先生,党委副书记、高级副总裁陈明先生等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启动。该研究将采用多中心对照设计,验证滑轨CT/DSA一站式系统在急性卒中救治中的优效性,为诊疗流程优化提供高级别循证证据。
ESU-ACT一站式取栓系统创新联盟(ESU-ACTION)成立仪式 ESU-ACT一站式取栓系统创新联盟ESU-ACTION成立仪式
随后举行的ESU-ACT联盟成立仪式,标志着卒中救治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体系正式落地。联盟以“技术研发—临床验证—标准制定—转化落地” 为全链条,汇聚医院、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目标直指 “全球领先的智能化取栓诊疗生态”,为卒中防控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全球智慧碰撞
共探“一站式”救治革新
美国 Cooper Medical School of Rowan University 神经介入专家、原国际卒中大会主席Tudor Jovin教授,与全球神经介入权威 Santiago Ortega-Gutierrez 教授远程连线
学术分享环节中,国际与国内专家隔空对话,碰撞出创新火花。美国 Cooper Medical School of Rowan University 神经介入专家、原国际卒中大会主席Tudor Jovin教授,与全球神经介入权威Santiago Ortega-Gutierrez教授通过远程连线并一致强调:卒中救治的时间敏感性极高,院内流程延误是预后不佳的关键因素;而 “绕过急诊、直接在导管室完成影像检查与治疗” 的一站式模式,可显著缩短救治时间、降低致残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为流程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院长王东海教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易婷玉教授点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院长王东海教授(左)与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易婷玉教授(右)分别进行点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任泽光教授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任泽光教授则聚焦技术突破。他指出,传统 “一站式” 治疗因省略多模态影像检查,存在平板CT图像质量差、微小病灶漏诊等问题。东软医疗的滑轨CT/DSA系统通过 “导管室集成CT” 技术,实现了 “诊断—评估—治疗” 三位一体,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保证了影像精确性,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的痛点。
遂宁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曾春教授分享
遂宁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曾春教授分享,引入东软医疗滑轨CT/DSA系统后,医院通过物理空间整合与流程优化,显著提升了卒中、胸痛等急症的救治连贯性。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文伙教授分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文伙教授则深入分析了 “直接转运至导管室”(DTAS)模式的核心价值——以时间节约换取疗效提升,同时指出其在基层应用、政策推动中的机遇,以及在流程改造、人员培训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从“中国标准”到“世界指南”
书写“中国方案”新篇章
大会总结阶段,任泽光教授强调:“今天是中国卒中诊疗向全球贡献智慧的新起点。”从优化流程的临床研究,到整合资源的联盟构建;从滑轨CT/DSA 系统的技术突破,到诊疗标准的国际输出——中国正以 “临床创新+技术自主” 的双轮驱动,打造卒中救治的 “中国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急诊卒中单元解决方案
这场盛夏的学术盛会,不仅标志着一项研究与一个联盟的启航,更预示着中国在全球卒中防控领域的角色升级:从“跟随者”到“引领者”。以科技为引擎,以协作促革新,让“中国标准” 逐步走向“世界指南”,为全球卒中患者带来生命新希望。
本文链接:/hangye/39501.html